原食譜取自紐約時報的報導:Recipe: No-Knead Bread Published: November 8, 2006 on The New York Times
部份製作方法取自 FoodNetwork :Michael Smith's No Knead Bread當中的傳統烤烘法。
第一次的製成品。
使用的材料為:
麵粉 3 杯
酵母 1/4 茶匙
鹽 1 & 1/4 茶匙
水 1 & 5/8 杯
把麵粉、酵母和鹽放進一個大盤子裡混和。
水慢慢的加進麵粉裡,用筷子拌均勻麵粉和水做成麵糰。
用保鮮膜把整個盤密封起來。
找個地方(例:餐桌)放置盤子,讓麵糰發酵十八個小時。
(晚上十點拌好麵糰,第二天下午四點就可以做下一個步驟。)
把發酵了一次的麵糰打消氣。(手掌按下去讓氣泡壓破。)
把麵糰倒進一個吐司烤模裡,保鮮膜輕輕的放在上面蓋著。
讓麵糰在烤模裡再次發酵,這次只要三個小時就可以了。
烤箱預熱至華氏四百二十五度。
等到烤箱達到溫度之後,把麵糰上的保鮮膜拿走。
麵糰在烤模裡放進烤箱的中間(中層的正中央),烤烘四十五分鐘。
烤完拿出來,等待不再燙手時從烤模裡取出來,放在架子上徹底放涼。
這是第一次的免揉麵包的相片集:No Knead Bread
麵包的氣孔也蠻多的。這次的外層是硬的,內裡也很挺身,基本上就是歐式麵包的感覺。
第二次的免揉麵包。
這次的材料有少許改變:
麵粉 3 杯
酵母 1/4 茶匙
鹽 1 茶匙
水 1 & 3/8 杯
全脂牛奶 1/4 杯
製作的方法也有改變。
在完成十八小時的發酵之後,不把麵糰從盤子取出,只打消氣泡然後繼續發酵三小時。
發酵完成之後用同上的溫度及時間去烤烘。
這一次的成品,外層是有比較脆,裡面是細緻一點的。
是加入了牛奶的效果吧?吃起來表面有點像是牛奶煮焦了的微苦味,不過也是有點像那個胚芽奶茶的味道。
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吧?
這是第三次的製成品。
材料再次作出更改:
麵粉 3 杯
酵母 1/4 茶匙
鹽 1 茶匙
糖 1/4 茶匙
水 1 & 3/8 杯
全脂牛奶 1/4 杯
製法的更改如下:
水是用了約一半的滾水,將鹽和糖溶於熱水裡。
然後加入剩餘的冷水和牛奶去降溫,再放涼至觸感不燙的程度。
麵糰處理方法作出小改變,第一次發酵十八小時之後,再在盤裡發酵兩個小時。
準備轉換到烤模裡作最後一小時的發酵前,先在烤模的內側塗上薄薄的一層奶油,然後加入一匙麵粉,把整個烤模內側覆蓋。
做好烤模處理之後,把麵糰放進烤模裡進行一小時的發酵。
麵糰發酵完成之後,用華氏四百二十五度,在烤箱裡烤四十五分鐘。
出來的效果是令我非常滿意!
麵包切片後,在烤箱烤三分鐘製成吐司,塗上奶油之後很香,外層香脆而裡面就像一般市售的美式麵包片的硬度,剛剛好。
加了糖的麵包真的沒有了之前只有牛奶的微焦苦味,而使用這樣的發酵及裝模方法,也令麵包烤出來的樣子有像一般市售的麵包~
接下來要做甚麼好呢?
星期四, 3月 18, 2010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This looks good! I should try out this recipe too. Thanks for sharing!
回覆刪除可可:it's really easy, all you have to do is just mix it and form into a big dough ball, then let it rest.
回覆刪除